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通讯员 辛凯免息配资公司
8月13日,在联化科技(德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化科技”)的现代化厂区,自动化生产线正有序运转,来到中央控制室,巨幅显示屏格外醒目,物联网传感器将各环节的能耗、碳排放等数据实时转化为可视化图表。
作为上市公司联化科技的全资子公司,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企业不仅是山东省首批化工重点监控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更凭借国家工信部光气定点生产和省农药生产定点双重资质,构建起覆盖农药中间体、化妆品表面活性剂、医药中间体、电子新材料等四大产品系列的产业矩阵,涵盖20多个品种。其年产能突破10万吨、60%产品远销海外的成绩单背后,是联化科技以技术革新为笔,在“双碳”目标与复杂国际形势的双重考验下,勾勒出的一条绿色发展与全球化协同并进的成长曲线。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作为危化行业一员,联化科技以‘绿色发展,共创未来’为核心理念,将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入战略。”总经理南从德介绍,联化科技构建起覆盖管理、能源、工艺、数字的全链条减碳体系。
透明化管理是第一步,德州联化搭建了完整的可持续管理架构,连续四年通过国际平台CDP披露环保数据并保持B级评级,2024年更通过国际SBTi组织的科学碳目标验证。“这些不只是‘答题’,更是倒逼自己不断优化管理。”南从德坦言。
同时,联化科技开展碳盘查与绿色行动,引入ISO14064国际标准开展碳足迹核查,锁定排放源和减排重点,并启动两大行动:在能源替代上,2024年起每月采购超40万度绿电,年减碳约4000多吨;2025年开始和相关方启动生物质锅炉替代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年净减碳量约 2.76 万吨,相当于植树 155万棵。 技术攻坚层面,企业将减排指标落实到生产、采购、物流等部门,2024年落地50余项技改项目:焚烧设施改造、高能耗风机替换、溶剂回收率提升等措施累计减碳0.5万吨。
真正的突破在于工艺革命。联化科技投入过程强化技术,用微反应器、连续流技术替代传统间歇式生产。以MOAT项目重氮反应为例,应用连续流技术后,能耗降低20%,溶剂节省30%,碳排强度下降五分之一。“这类技术正在更多产线推广。”南从德透露。
数字化为碳管理装上“透视镜”,企业搭建的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平台,用数字化管住每个环节:在生产端,几千个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控能耗,动态优化调度,构建全链路碳数据,识别高碳排设备(如空压机、制冷机组),去年减少无效能耗10%。
面对国际形势变化,联化科技以“嵌入式创新”与“多基地协同”构建抗风险能力。
作为全球植保行业CDMO服务先行者,联化科技从客户新活性成分发现阶段即介入合作,提供从工艺设计、筛选开发到定制化探索的“一站式”服务,既帮客户大幅缩短新药上市时间,也让企业始终站在植保技术的最前沿,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
在南从德看来,供应链韧性是突破贸易壁垒的关键。总公司“多基地、多元化”布局成效显著:国内基地依托完善的化工配套与资源成本优势,支撑大规模生产;英国基地发挥灵活的生产政策与成熟登记体系,服务市场;马来西亚基地则作为第二海外基地,提供差异化供应链选项。“海外基地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业务的‘桥头堡’,帮我们打开新市场、建立新信任。”南从德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速发展中,联化科技始终将安全与环保视为生命线,构建起智能化、系统化的管控体系。环保方面,持续践行绿色可持续理念,通过加大环保投入、扎实推进环保工作,有效降低生产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安全方面,公司作为二级安全标准化企业,已建立成熟的安全管理体系。人员定位系统覆盖所有进出生产区域的员工、访客及车辆,实现精准位置追踪,有效保障人员安全;同时,安全管理深度融合物联网监控预警技术,通过部署在现场的物联网云手机实时接入各类安全生产动态监测数据及监控视频。今年,公司凭借在安全生产智能化领域的突出实践,成功入选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
从全链条减碳体系的构建到工艺革命的深度实践,从多基地协同的全球化布局到智能化安全环保管控的全面落地,联化科技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在绿色发展与全球化协同的道路上跑出加速度。未来,联化科技将继续深耕绿色智造免息配资公司,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市场,在可持续发展的征程中书写新的篇章。
富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